[COVID-19]等待疫苗問世:緩解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

2019年底,一隻RNA冠狀病毒(SARS-CoV-2 Virus)悄悄的出現了。這個新型冠狀病毒疾病(COVID-19),搭著順風車,透過地上、海上、空中運輸系統,在短短幾個月內,造成全球大流行。2020年3月12號,WHO正式宣告此新型冠狀病毒為全球瘟疫(Pandemic)

不像是季節性流感,好發於秋冬。在炎熱的赤道附近國家(印尼、新加玻等等)仍可發現它的足跡(散播)。試問,什麼時候才會停止散播呢?

以防疫觀點,利用大量檢測找出感染者(散播病毒者),將其隔離。又或者利用「社會疏離」方式,讓「易感受族群」(例如老年人、慢性疾病患者、多重疾病患者、抽煙者)減少暴露在病毒的傳播下而被保護。

一篇發表在自然(Nature)期刊上的文章顯示,輕症病患在9天左右,其不再具有傳染能力(患者身上分離出來的檢體,其病毒不具有感染力)。即使這些病患在PCR(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;聚合酶連鎖反應)檢測中,仍可以檢測出陽性,但可能是因為檢測出病毒的核酸片段,並不代表是可感染的完整病毒顆粒(此科學文章的新聞連結)。

為何此新型冠狀病毒會造成醫療癱瘓呢?一直以來,法國政府讓民眾覺得新型冠狀病毒就像流感,大家不必害怕。但至今,法國醫療也一度癱瘓,最主要的原因之一,是因為重症病人突然增加(病毒傳播速度快;病毒的R(reproduction number)約為2~3,即一個人可以傳染給2至3人(季節流感R約為1.3))。且重症病人平均需要ICU(Intensive care unit;重症加護病房)的時間較長,約為兩週(COVID-19: Forecasting short term hospital needs in France)。當ICU病床都滿了,且需要佔床約兩週,試問後來的重症病人該何去何從。且可以看到,並不是每個國家的ICU病床都很充足(世界各國每10,000人口的ICU病床數)(臺灣是全世界排名第三名)。

以治療觀點(已經被感染),目前臨床上藉由老藥新用,與時間賽跑,欲戰勝傳播力超強超快的新型冠狀病毒。當易感受族群已經感染並產生症狀(咳嗽、發燒、味覺嗅覺喪失、喘、呼吸困難等等),用現有的藥物治療,對抗病毒,減少病毒在體內肆虐的時間。陽明大學陳斯婷老師發表的「【疫情顯微鏡】陳斯婷:免疫反應是病毒的警察或共犯?」很清楚的說明此新型冠狀病毒,其造成的免疫反應。

以疫苗觀點(尚未被感染),最後,什麼時候場瘟疫才會停止呢?期待當疫苗研發出來,大量生產後讓大部份的民眾可以接種。接種疫苗的免疫反應,之前筆者在文章中提過,在此就不詳述。在此簡述群體接種疫苗的概念:當沒有疫苗問世(如圖上),病毒容易在易感受族群中傳播,造成大規模感染。但當大部份的人施打過疫苗(如圖下),病毒傳染及受到阻隔,則易感受族群就可以被保護了。

期待不久後的今天,疫情可以被有效控制下來,人民可以回歸正常的生活。